查看原文
其他

时评 | 党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如何运用好、发展好?

刘靖北 社会科学报社
2024-09-0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把“坚持自我革命”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把“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核心内涵中,这进一步凸显了党的自我革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和全局作用。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把党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领会好、运用好、发展好。



原文 :《把党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运用好发展好》

作者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 刘靖北

图片 | 网络


自我革命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

《决议》指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延安整风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因为勇于自我革命,我们党才能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始终“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多次在危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



新时代实践为丰富发展党的自我革命经验作出重大贡献

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贯穿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伟大实践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为丰富发展党的自我革命经验作出历史性、原创性伟大贡献。


一是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方面,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促进全党团结统一。


二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铸魂之本,把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用初心使命砥砺全党,引导党员干部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三是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抓起,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以从严治党新成效赢得群众信赖和支持,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


四是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坚如磐石的意志正风肃纪反腐,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五是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坚持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六是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以强有力监督推动自我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充分运用宝贵历史经验,

继续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

当前,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的自我革命依然任重道远。在新的征程上,必须把党自我革命的宝贵历史经验运用好、发展好,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一是要深入学习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方向,确保我们的思想不迷航、信仰不迷失、行动不迷向。


二是要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定力,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三是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积极探索不敢、不能、不想贯通融合的有效载体、实践途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理腐败道路。



四是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规规矩矩履职,正确对待、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82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十个坚持”的意义空间与普适价值 | 社会科学报

时评 |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会科学报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